首页 > 《宜麟策》 > 保孕六说(胎教四)
  • 书名:宜麟策 作者:佚 名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 药食(论方)
  • 饮食(戒饮)
  • 男病(疾病一)
  • 女病(疾病二) 附:衍庆编调经至言
  • 附:衍庆编调经至言
  • 辨古
  • 续篇 大意 干道(蓄德一) 坤道(蓄德二) 精血盛衰之验(培原一) 聚精之道有五(培原二) 葆真为种子首务(培原三) 药忌燥热(培原四) 色戒男淫(培原五) 合男女必当其年(布种一) 百脉齐到则孕成(布种二) 种子须知之时(布种三) 娠子论(胎教一) 逐月养胎(胎教二) 胎教迩言(胎教三) 保孕六说(胎教四) 防磋跌(胎教五) 忌多浴(胎教六) 论胎肖(胎教七) 修造犯胎不足信(胎教八) 转女为男之理(胎教九) 孕妇饮食忌(胎教十) 孕妇药物忌(胎教十一) 附:保命延生戒期
  • 大意
  • 干道(蓄德一)
  • 坤道(蓄德二)
  • 总论 时气(天时一) 阴阳(天时二) 地利(地利一) 基址(地利二) 十机(人事一) 附∶小产论 蓄外家(人事二) 药食(论方) 饮食(戒饮) 男病(疾病一) 女病(疾病二) 附:衍庆编调经至言
  • 精血盛衰之验(培原一)
  • 聚精之道有五(培原二)
  • 葆真为种子首务(培原三)
  • 药忌燥热(培原四)
  • 色戒男淫(培原五)
  • 合男女必当其年(布种一)
  • 百脉齐到则孕成(布种二)
  • 种子须知之时(布种三)
  • 娠子论(胎教一)
  • 逐月养胎(胎教二)
  • 时气(天时一)
  • 胎教迩言(胎教三)
  • 保孕六说(胎教四)
  • 防磋跌(胎教五)
  • 忌多浴(胎教六)
  • 论胎肖(胎教七)
  • 修造犯胎不足信(胎教八)
  • 转女为男之理(胎教九)
  • 孕妇饮食忌(胎教十)
  • 孕妇药物忌(胎教十一) 附:保命延生戒期
  • 附:保命延生戒期
  • 阴阳(天时二)
  • 地利(地利一)
  • 基址(地利二)
  • 十机(人事一)
  • 附∶小产论
  • 蓄外家(人事二)
  • 保孕六说(胎教四)

    胎前节养篇云∶一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恼怒,则痞塞不顺肝气上冲,则呕吐衄血。脾肺受伤,肝气下注,则血崩带下,滑胎小产。

    欲生好子者。必须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有孝友之心,无乖戾之习,所谓和气致祥,一门有庆,无不由胎教得之。

    二禁房劳。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事,试观猫犬至微,尚知有孕不复交合,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岂反不如之耶?所以妇人于经过一二日,交感之后,只宜分床独宿,清心静养,则临盆易生易育,得子少病多寿。倘或房劳不慎,必致阴虚火旺,半产滑胎,可不谨欤?

    三戒生冷。胎前喜食生冷,只因怀孕以后,多恼多气,不慎房劳,以致火旺口渴。殊不知生冷等物,岂能退血分之热?徒使脾胃受伤,疟疾痢疾,呕吐泄泻诸病,皆由此起。

    病则消耗精液,口渴愈甚。惟戒恼怒,慎房劳,服健脾补血之药,调理本原,可保平复。

    否则临产之虚脱,产后之绝证,断不免也。

    四慎寒温。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时证,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要知起居饮食,最宜调和。夏不登楼,宜着地气。夜不露坐,宜暖背腹。古人有言,不受寒自不发热,不伤风自不咳嗽。此为胎前紧要关头。

    五服药饵。胎前产后,药能起死回生。世人鉴误治之害,遂言胎产不必服药,迷乱人意,以致关于调补,株守含忍,勉强临盆,诸证蜂起。若知接养有方,随时调治,其所安全母子者,药饵之功,正复不浅也。

    六宜静养。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校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无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间宁静,即是胎教。绍宗祧之重,承舅姑之欢,叶琴瑟之和,衍螽斯之庆。所以古人必先静养,无子者遵之,即能怀孕。

    怀孕者遵之,即为易育。静养所关,岂不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