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医小草》 > 湿温
  • 作者:宝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治病法解一
  • 治病法解二
  • 素问摘要
  • 三证合参
  • 说寒
  • 说温
  • 风温
  • 湿温
  • 说疫
  • 辨证
  • 治法
  • 指南
  • 审脉
  • 附∶游艺志略
  • 自序
  • 游艺志略自序
  • 精义汇通
  • 六经提纲
  • 六字真言
  • 六气便解
  • 医经补正
  • 湿温

    叶子雨曰∶湿温之因有三,阳脉濡而弱,阴脉小而急,此先受暑,后中湿,乃暑邪蒸湿者是也。证见两胫冷,腹满,又胸头目痛,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由先伤于脾,因而中,湿热相搏者是也。脉濡弱,舌苔白或绛底,呕逆口干,不能汤饮,胸满闷,身潮热,汗出稍凉,少顷又热,此春分后,秋分前,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三气合行,加以天气热下降,地气湿上腾,由口鼻吸受,着于脾胃者是也。误治变证,非一端所能尽。夫湿自外来,上焦气分受之,潮热,自汗,表之不解,清之不应,宜宣通气分。若冒雨雾,湿留太阴,肌表发热,自汗,不渴,不饮,舌苔灰白,粘腻,身虽热,不欲去衣被者,宜解肌和表。论证不清,鲜有不偾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