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金翼方》 > 诸酒第一
  • 唐·孙思邈
  • 河东道
  • 朴硝
  • 船虹
  • 屈草
  • 赤赫
  • 淮木
  • 占斯
  • 婴桃
  • 鸩鸟毛
  • 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妇人积聚第二 妇人乳疾第三 妇人杂病第四 妇人面药第五 熏衣衣香第六 令身香第七 生发黑发第八
  • 妇人求子第一
  • 妇人积聚第二
  • 硝石
  • 妇人乳疾第三
  • 妇人杂病第四
  • 妇人面药第五
  • 熏衣衣香第六
  • 令身香第七
  • 生发黑发第八
  • 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产后虚烦第二 阴脱第三 恶露第四 心痛第五 腹痛第六 虚损第七
  • 产后心闷第一
  • 产后虚烦第二
  • 阴脱第三
  • 芒硝
  • 恶露第四
  • 心痛第五
  • 腹痛第六
  • 虚损第七
  • 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盗汗第二 下乳第三 中风第四 心悸第五 下痢第六 淋渴第七
  • 虚乏第一
  • 盗汗第二
  • 下乳第三
  • 中风第四
  • 心悸第五
  • 矾石
  • 下痢第六
  • 淋渴第七
  • 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月水不利第二 损伤第三
  • 崩中第一
  • 月水不利第二
  • 损伤第三
  • 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 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阳明病状第八 少阳病状第九
  •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
  •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 滑石
  •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
  •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
  •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
  • 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 阳明病状第八
  • 少阳病状第九
  • 卷第十·伤寒下 太阴病状第一 少阴病状第二 厥阴病状第三 伤寒宜忌第四 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 霍乱病状第六 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
  • 太阴病状第一
  • 少阴病状第二
  • 厥阴病状第三
  • 紫石英
  • 伤寒宜忌第四
  • 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
  • 霍乱病状第六
  • 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
  • 卷第十一·小儿 养小儿第一 小儿杂治法第二 眼病第三 鼻病第四 口病第五 唇病第六 齿病第七 舌病方第八 喉病第九 噎病第十 耳病第十一
  • 养小儿第一
  • 小儿杂治法第二
  • 眼病第三
  • 鼻病第四
  • 口病第五
  • 白石英
  • 唇病第六
  • 齿病第七
  • 舌病方第八
  • 喉病第九
  • 噎病第十
  • 耳病第十一
  • 卷第十二·养性 养性禁忌第一 养性服饵第二 养老大例第三 养老食疗第四
  • 养性禁忌第一
  • 养性服饵第二
  • 养老大例第三
  • 青石脂
  • 养老食疗第四
  • 卷第十三·辟谷 服茯苓第一 服松柏脂第二 服松柏实第三 酒膏散第四 服云母第五 服水第六
  • 服茯苓第一
  • 服松柏脂第二
  • 服松柏实第三
  • 酒膏散第四
  • 服云母第五
  • 服水第六
  • 卷第十四·退居 择地第一 缔创第二 服药第三 饮食第四 养性第五 种造药第六 杂忌第七
  • 择地第一
  • 赤石脂
  • 缔创第二
  • 服药第三
  • 饮食第四
  • 养性第五
  • 种造药第六
  • 杂忌第七
  • 卷第十五·补益 叙虚损论第一 大补养第二 解散发动第三 补五脏第四 五脏气虚第五 补虚丸散第六
  • 叙虚损论第一
  • 大补养第二
  • 解散发动第三
  • 黄石脂
  • 补五脏第四
  • 五脏气虚第五
  • 补虚丸散第六
  • 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酒第一 诸散第二 诸膏第三 僻第四 心风第五 风眩第六
  • 诸酒第一
  • 诸散第二
  • 诸膏第三
  • 僻第四
  • 心风第五
  • 风眩第六
  • 河北道
  • 白石脂
  • 卷第十七·中风下 中风第一 香港脚第二 瘾疹第三 疡第四
  • 中风第一
  • 香港脚第二
  • 瘾疹第三
  • 疡第四
  • 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疟第二 黄胆第三 吐血第四 胸中热第五 压热第六
  • 霍乱第一
  • 疟第二
  • 黄胆第三
  • 吐血第四
  • 黑石脂
  • 胸中热第五
  • 压热第六
  • 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 淋病第二 水肿第三 痰饮第四 癖积第五 寒冷第六 饮食不消第七 杂疗第八
  • 消渴第一
  • 淋病第二
  • 水肿第三
  • 痰饮第四
  • 癖积第五
  • 寒冷第六
  • 饮食不消第七
  • 太一余粮
  • 杂疗第八
  •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蛊毒第二 药毒第三 从高堕下第四 金疮第五 沙虱第六 瘿病第七 阴病第八
  • 备急第一
  • 蛊毒第二
  • 药毒第三
  • 从高堕下第四
  • 金疮第五
  • 沙虱第六
  • 瘿病第七
  • 阴病第八
  • 石中黄子
  • 卷第二十一·万病 总疗万病第一 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 耆婆治恶病第三 蹋曲疗冷第四
  • 总疗万病第一
  • 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
  • 耆婆治恶病第三
  • 蹋曲疗冷第四
  • 卷第二十二·飞炼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 飞炼研煮五石及和草药服疗第二 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 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
  •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
  • 飞炼研煮五石及和草药服疗第二
  • 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
  • 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
  • 禹余粮
  •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 候痈疽色法第三 诊知是痈疽法第四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敷贴第八 处疗痈疽第九
  •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
  • 候痈疽色法第三
  • 诊知是痈疽法第四
  •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 敷贴第八
  • 处疗痈疽第九
  • 玉石部中品 金屑 银屑 水银 雄黄 雌黄 殷孽 孔公孽 石脑 石硫黄 阳起石 凝水石 石膏 磁石 玄石 理石 长石 肤青 铁落 铁 生铁 钢铁 铁精 光明盐 绿盐 密陀僧 桃花石 珊瑚 石花 石床
  • 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痈疽发背第一 鼠第二 瘭疽第三 恶核第四 丹疹第五 甘湿第六 肠痔第七 疥癣第八 代指第九 湿热疮第十
  • 痈疽发背第一
  • 鼠第二
  • 瘭疽第三
  • 恶核第四
  • 丹疹第五
  • 甘湿第六
  • 肠痔第七
  • 疥癣第八
  • 代指第九
  • 金屑
  • 湿热疮第十
  • 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 诊脉大意第二 诊四时脉第三 诊寸口脉第四 诊关上脉第五 诊尺中脉第六 诊杂病脉第七
  • 诊气色法第一
  • 诊脉大意第二
  • 诊四时脉第三
  • 诊寸口脉第四
  • 诊关上脉第五
  • 诊尺中脉第六
  • 诊杂病脉第七
  •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妇人第二 小儿惊痫第三 鼻病第四 舌病第五 香港脚第六 诸风第七 时行法第八 黄胆第九 疟病第十
  • 银屑
  • 取孔穴法第一
  • 妇人第二
  • 小儿惊痫第三
  • 舌病第五
  • 香港脚第六
  • 诸风第七
  • 时行法第八
  • 黄胆第九
  • 疟病第十
  • 水银
  • 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 胆病第二 心病第三 小肠病第四 脾病第五 胃病第六 肺病第七 大肠病第八 肾病第九 膀胱病第十
  • 肝病第一
  • 胆病第二
  • 心病第三
  • 小肠病第四
  • 脾病第五
  • 胃病第六
  • 肺病第七
  • 大肠病第八
  • 肾病第九
  • 雄黄
  • 膀胱病第十
  • 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消渴第一 淋病第二 尿血第三 水病第四 痈疽第五 痔漏第六 脱肛第七 卒死第八 杂法第九 针灸宜忌第十
  • 尿血第三
  • 水病第四
  • 痈疽第五
  • 痔漏第六
  • 脱肛第七
  • 卒死第八
  • 山南西道
  • 雌黄
  • 杂法第九
  • 针灸宜忌第十
  • 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持禁斋戒法第一 受禁法第二 杂受禁法第三 禁法大例第四 掌诀法第五 禁鬼客忏气第六 禁温疫时行第七 禁疟病第八 禁疮肿第九 禁喉痹第十 咒禁产运第十一
  • 持禁斋戒法第一
  • 受禁法第二
  • 杂受禁法第三
  • 禁法大例第四
  • 掌诀法第五
  • 禁鬼客忏气第六
  • 禁温疫时行第七
  • 殷孽
  • 禁疟病第八
  • 禁疮肿第九
  • 禁喉痹第十
  • 咒禁产运第十一
  • 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金疮第十二 禁蛊毒第十三 禁遁注第十四 禁邪病第十五 禁恶兽虎野狼第十六 禁蛇毒第十七 禁蝎蜂第十八 禁狗鼠第十九 护身禁法第二十 禁贼盗第二十一 咒童子令说鬼姓字第二十二
  • 禁金疮第十二
  • 禁蛊毒第十三
  • 禁遁注第十四
  • 禁邪病第十五
  • 禁恶兽虎野狼第十六
  • 孔公孽
  • 禁蛇毒第十七
  • 禁蝎蜂第十八
  • 禁狗鼠第十九
  • 护身禁法第二十
  • 禁贼盗第二十一
  • 咒童子令说鬼姓字第二十二
  • 石脑
  • 石硫黄
  • 阳起石
  • 凝水石
  • 石膏
  • 磁石
  • 玄石
  • 山南东道
  • 理石
  • 长石
  • 肤青
  • 铁落
  • 生铁
  • 钢铁
  • 铁精
  • 光明盐
  • 绿盐
  • 淮南道
  • 密陀僧
  • 桃花石
  • 珊瑚
  • 石花
  • 石床
  • 玉石部下品 青琅 石 特生石 握雪石 方解石 苍石 土殷孽 代赭 卤咸 大盐 戎盐 白垩 铅丹 粉锡 锡铜镜鼻 铜弩牙 金牙 锻石 冬灰 灶灰 伏龙肝 东壁土 紫麒麟竭 砂 姜石 赤铜屑 铜矿石 白瓷瓦屑 乌古瓦 石燕 梁上尘
  • 青琅
  • 特生石
  • 握雪石
  • 江南东道
  • 方解石
  • 苍石
  • 土殷孽
  • 代赭
  • 卤咸
  • 大盐
  • 戎盐
  • 白垩
  • 铅丹
  • 粉锡
  • 江南西道
  • 锡铜镜鼻
  • 铜弩牙
  • 金牙
  • 锻石
  • 冬灰
  • 灶灰
  • 伏龙肝
  • 东壁土
  • 紫麒麟竭
  • 陇右道
  • 姜石
  • 赤铜屑
  • 铜矿石
  • 白瓷瓦屑
  • 乌古瓦
  • 石燕
  • 梁上尘
  • 草部上品之上 青芝 赤芝 黄芝 白芝 黑芝 紫芝 赤箭 天门冬 麦门冬 术 女萎葳蕤 黄精 干地黄 生地黄 菖蒲 远志 泽泻 薯蓣 菊花 甘草 人参 石斛 牛膝 卷柏 细辛 独活 升麻 茈胡 防葵 蓍实 薏苡仁 车前子 菥子 茺蔚子 茺蔚子 木香 龙胆 菟丝子 巴戟天 白英 白蒿
  • 青芝
  • 赤芝
  • 河西道
  • 黄芝
  • 白芝
  • 黑芝
  • 紫芝
  • 赤箭
  • 天门冬
  • 麦门冬
  • 女萎葳蕤
  • 黄精
  • 剑南道
  • 干地黄
  • 生地黄
  • 菖蒲
  • 远志
  • 泽泻
  • 薯蓣
  • 菊花
  • 甘草
  • 人参
  • 石斛
  • 岭南道
  • 牛膝
  • 卷柏
  • 细辛
  • 独活
  • 升麻
  • 茈胡
  • 防葵
  • 蓍实
  • 薏苡仁
  • 车前子
  • 菥子
  • 茺蔚子
  • 木香
  • 龙胆
  • 菟丝子
  • 巴戟天
  • 白英
  • 白蒿
  • 草部上品之下 肉苁蓉 地肤子 忍冬 蒺藜子 防风 石龙刍 络石 千岁汁 黄连 沙参 丹参 王不留行 蓝实 景天 天名精 蒲黄 香蒲 兰草 决明子 芎? 蘼芜 续断 云实 黄蓍 徐长卿 杜若 蛇床子 茵陈蒿 漏芦 茜根 飞廉 营实 薇衔 五味子 旋花 白菟藿 鬼督邮 白花藤
  • 治风第一
  • 肉苁蓉
  • 地肤子
  • 忍冬
  • 蒺藜子
  • 防风
  • 石龙刍
  • 络石
  • 千岁汁
  • 黄连
  • 沙参
  • 湿痹腰脊第二
  • 丹参
  • 王不留行
  • 蓝实
  • 景天
  • 天名精
  • 蒲黄
  • 香蒲
  • 兰草
  • 决明子
  • 芎?
  • 挛急曳第三
  • 蘼芜
  • 续断
  • 云实
  • 黄蓍
  • 徐长卿
  • 杜若
  • 蛇床子
  • 茵陈蒿
  • 漏芦
  • 茜根
  • 身瘙痒第四
  • 飞廉
  • 营实
  • 薇衔
  • 五味子
  • 旋花
  • 白菟藿
  • 鬼督邮
  • 白花藤
  • 草部中品之上 当归 秦胶 黄芩 芍药 干姜 生姜 蒿本 麻黄 葛根 前胡 知母 大青 贝母 栝蒌根 玄参 苦参 石龙芮 石苇 狗脊 萆 菝 通草 瞿麦 败酱 白芷 杜蘅 紫草 紫菀 白藓 白薇 耳实 茅根 百合 酸浆 紫参 女萎 淫羊藿 蠡实
  • 当归
  • 惊痫第五
  • 秦胶
  • 黄芩
  • 芍药
  • 干姜
  • 生姜
  • 蒿本
  • 麻黄
  • 葛根
  • 前胡
  • 知母
  • 鬼魅第六
  • 大青
  • 贝母
  • 栝蒌根
  • 玄参
  • 苦参
  • 石龙芮
  • 石苇
  • 狗脊
  • 蛊毒第七
  • 通草
  • 瞿麦
  • 败酱
  • 白芷
  • 杜蘅
  • 紫草
  • 紫菀
  • 白藓
  • 白薇
  • 耳实
  • 痰实第八
  • 茅根
  • 百合
  • 酸浆
  • 紫参
  • 女萎
  • 淫羊藿
  • 蠡实
  • 草部中品之下 款冬 牡丹 防己 女菀 泽兰 地榆 王孙 爵床 白前 百部根 王瓜 荠 高良姜 马先蒿 蜀羊泉 积雪草 恶实 莎草根 大、小蓟根 垣衣 艾叶 水萍 海藻 昆布 荭草 陟厘 井中苔及萍 草 凫葵 菟葵 鲤肠 酱 百脉根 萝摩子 白药 香子 郁金 姜黄 阿魏
  • 款冬
  • 牡丹
  • 校正千金翼方后序
  • 固冷、积聚、腹痛、肠坚第九
  • 防己
  • 女菀
  • 泽兰
  • 地榆
  • 王孙
  • 爵床
  • 白前
  • 百部根
  • 王瓜
  • 腹痛胀满呕吐第十
  • 高良姜
  • 马先蒿
  • 蜀羊泉
  • 积雪草
  • 恶实
  • 莎草根
  • 大、小蓟根
  • 垣衣
  • 艾叶
  • 水萍
  • 胸胁满第十一
  • 海藻
  • 昆布
  • 荭草
  • 陟厘
  • 井中苔及萍
  • 凫葵
  • 菟葵
  • 鲤肠
  • 补五脏第十二
  • 百脉根
  • 萝摩子
  • 白药
  • 香子
  • 郁金
  • 姜黄
  • 阿魏
  • 草部下品之上 大黄(将军) 桔梗 甘遂 葶苈 芫花 泽漆 大戟 荛花 旋复花 钩吻 藜芦 赭魁 及己 乌头 射罔 乌喙 天雄 附子 侧子 羊踯躅 茵芋 射干 鸢尾 贯众 半夏 由跋 虎掌 莨菪子 蜀漆 恒山 青葙子 牙子 白蔹 白芨 蛇含 草蒿 菌
  • 大黄(将军)
  • 益气第十三
  • 桔梗
  • 甘遂
  • 葶苈
  • 芫花
  • 泽漆
  • 大戟
  • 荛花
  • 旋复花
  • 钩吻
  • 藜芦
  • 长阴阳益精气第十四
  • 赭魁
  • 及己
  • 乌头
  • 射罔
  • 乌喙
  • 天雄
  • 附子
  • 侧子
  • 羊踯躅
  • 茵芋
  • 补骨髓第十五
  • 射干
  • 鸢尾
  • 贯众
  • 半夏
  • 由跋
  • 虎掌
  • 莨菪子
  • 蜀漆
  • 恒山
  • 青葙子
  • 长肌肉第十六
  • 牙子
  • 白蔹
  • 白芨
  • 蛇含
  • 草蒿
  • 草部下品之下 连翘 白头翁 茹 苦 羊桃 羊蹄 鹿藿 牛扁 陆英 蒴 荩草 夏枯草 乌韭 蚤休 虎杖根 石长生 鼠尾草 马鞭草 胡桐泪 马勃 鸡肠草 蛇莓汁 苎根 菰根 野狼跋子 弓弩弦 舂杵头细糠 败天公 半天河 地浆 败蒲席 败船茹 败鼓皮 屋游 赤地利 赤车使者 刘寄奴草 三白草 牵牛子 猪膏莓 紫葛 蓖麻子 格注草 独行根 狗舌草 乌蔹莓 野狼毒 鬼臼 芦根 甘蕉根 蓄 酢浆草 实 蒲公草 商陆 女青 水蓼 角蒿 昨叶何草 白附子 鹤虱 甑带灰 屐鼻绳灰 故麻鞋底 雀麦 笔头灰
  • 连翘
  • 白头翁
  • 坚筋骨第十七
  • 羊桃
  • 羊蹄
  • 鹿藿
  • 牛扁
  • 陆英
  • 荩草
  • 夏枯草
  • 乌韭
  • 阴下湿痒第十八
  • 蚤休
  • 虎杖根
  • 石长生
  • 鼠尾草
  • 马鞭草
  • 胡桐泪
  • 马勃
  • 鸡肠草
  • 蛇莓汁
  • 苎根
  • 消渴第十九
  • 菰根
  • 野狼跋子
  • 弓弩弦
  • 舂杵头细糠
  • 败天公
  • 半天河
  • 地浆
  • 败蒲席
  • 败船茹
  • 败鼓皮
  • 消食第二十
  • 屋游
  • 赤地利
  • 赤车使者
  • 刘寄奴草
  • 三白草
  • 牵牛子
  • 猪膏莓
  • 紫葛
  • 蓖麻子
  • 格注草
  • 淋闭第二十一
  • 独行根
  • 狗舌草
  • 乌蔹莓
  • 野狼毒
  • 鬼臼
  • 芦根
  • 甘蕉根
  • 酢浆草
  • 利小便第二十二
  • 蒲公草
  • 商陆
  • 女青
  • 水蓼
  • 角蒿
  • 昨叶何草
  • 白附子
  • 鹤虱
  • 甑带灰
  • 屐鼻绳灰
  • 止小便利第二十三
  • 故麻鞋底
  • 雀麦
  • 笔头灰
  • 木部上品 茯苓 茯神 琥珀 松脂 松实 松叶 松节 松根白皮 柏实 柏叶 柏白皮 菌桂 牡桂 桂 杜仲 枫香脂 干漆 蔓荆实 牡荆实 女贞实 桑上寄生 蕤核 五加皮 柏木 辛夷 木兰 榆皮 酸枣 槐实 楮实 枸杞 苏合香 橘柚
  • 茯苓
  • 茯神
  • 琥珀
  • 松脂
  • 松实
  • 松叶
  • 明目第二十四
  • 松节
  • 松根白皮
  • 柏实
  • 柏叶
  • 柏白皮
  • 菌桂
  • 牡桂
  • 杜仲
  • 枫香脂
  • 止泪第二十五
  • 干漆
  • 蔓荆实
  • 牡荆实
  • 女贞实
  • 桑上寄生
  • 蕤核
  • 五加皮
  • 柏木
  • 辛夷
  • 木兰
  • 目赤痛第二十六
  • 榆皮
  • 酸枣
  • 槐实
  • 楮实
  • 枸杞
  • 苏合香
  • 橘柚
  • 木部中品 龙眼 浓朴 猪苓 竹叶 淡竹叶 皮茹 竹笋 枳实 山茱萸 吴茱萸 秦皮 栀子 槟榔 合欢 秦椒 卫矛 紫葳 芜荑 食茱萸 椋子木 每始王木 折伤木 茗苦荼茗 苦荼 桑根白皮 桑耳 松萝 白棘 棘刺花 安息香 龙脑香及膏香 摩勒 毗梨勒
  • 龙眼
  • 浓朴
  • 益肝胆第二十七
  • 猪苓
  • 竹叶
  • 淡竹叶
  • 皮茹
  • 竹笋
  • 枳实
  • 山茱萸
  • 吴茱萸
  • 秦皮
  • 栀子
  • 补养心气第二十八
  • 槟榔
  • 合欢
  • 秦椒
  • 卫矛
  • 紫葳
  • 芜荑
  • 食茱萸
  • 椋子木
  • 每始王木
  • 折伤木
  • 采药时节第一
  • 补养肾气第二十九
  • 茗苦荼茗
  • 苦荼
  • 桑根白皮
  • 桑耳
  • 松萝
  • 白棘
  • 棘刺花
  • 安息香
  • 龙脑香及膏香
  • 摩勒
  • 补脾第三十
  • 毗梨勒
  • 木部下品 黄环 石南 巴豆 蜀椒 莽草 郁李仁 鼠李 栾华 杉材 楠材 榧实 蔓椒 钓樟根皮 雷丸 溲疏 榉树皮 白杨树皮 水杨叶 栾荆 小柏 荚 钩藤 药实根 皂荚 楝实 柳华 桐叶 梓白皮 苏方木 接骨木 枳 木天蓼 乌臼木根皮 赤瓜木 诃黎勒 枫柳皮 卖子木 大空 紫真檀 椿木叶 樗木根叶 胡椒 橡实 无食子 杨栌木 槲若
  • 黄环
  • 石南
  • 巴豆
  • 蜀椒
  • 莽草
  • 郁李仁
  • 鼠李
  • 栾华
  • 咳逆上气第三十一
  • 杉材
  • 楠材
  • 榧实
  • 蔓椒
  • 钓樟根皮
  • 雷丸
  • 溲疏
  • 榉树皮
  • 白杨树皮
  • 水杨叶
  • 下气第三十二
  • 栾荆
  • 小柏
  • 钩藤
  • 药实根
  • 皂荚
  • 楝实
  • 柳华
  • 桐叶
  • 梓白皮
  • 霍乱转筋第三十三
  • 苏方木
  • 接骨木
  • 木天蓼
  • 乌臼木根皮
  • 赤瓜木
  • 诃黎勒
  • 枫柳皮
  • 卖子木
  • 大空
  • 肠痔第三十四
  • 紫真檀
  • 椿木叶
  • 樗木根叶
  • 胡椒
  • 橡实
  • 无食子
  • 杨栌木
  • 槲若
  • 人兽部 发皮 乱发 人乳汁 头垢 人屎 人溺 龙骨 白龙骨 牛黄 麝香 马乳 牛乳 羊乳 熊脂 白胶 阿胶 醍醐 底野迦 酪 犀角 羚羊角 羊角 羊髓 青羊胆 羊肺 羊心 羊肾 羊齿 羊肉 羊骨 羊骨 牛角鳃 水牛角 白马茎 赤马蹄 牡狗阴茎 白狗血 鹿茸 獐骨 虎骨 豹肉 狸骨 兔头骨 六畜毛蹄甲 鼠 麋脂 豚卵 猪四足 鼹鼠 獭肝 狐阴茎 雄狐屎 野猪黄 驴屎 牝驴尿 豺皮 丹雄鸡 白雄鸡肉 乌雄鸡肉 黑雌鸡 黄雌鸡 白鹅膏 白鸭屎 雁肪 鹧鸪 雉肉 雀卵 雄鸡屎 雄鹊屎 鸲鹆肉 燕屎 孔雀屎 鸬屎 鸱头
  • 发皮
  • 鼠漏并痔第三十五
  • 乱发
  • 人乳汁
  • 头垢
  • 人屎
  • 人溺
  • 龙骨
  • 白龙骨
  • 牛黄
  • 麝香
  • 马乳
  • 三虫第三十六
  • 牛乳
  • 羊乳
  • 熊脂
  • 白胶
  • 阿胶
  • 醍醐
  • 底野迦
  • 犀角
  • 羚羊角
  • 下部第三十七
  • 羊角
  • 羊髓
  • 青羊胆
  • 羊肺
  • 羊心
  • 羊肾
  • 羊齿
  • 羊肉
  • 羊骨
  • 崩中下血第三十八
  • 牛角鳃
  • 水牛角
  • 白马茎
  • 赤马蹄
  • 牡狗阴茎
  • 白狗血
  • 鹿茸
  • 獐骨
  • 虎骨
  • 豹肉
  • 药名第二
  • 女人血闭第三十九
  • 狸骨
  • 兔头骨
  • 六畜毛蹄甲
  • 麋脂
  • 豚卵
  • 猪四足
  • 鼹鼠
  • 獭肝
  • 狐阴茎
  • 女人寒热疝瘕漏下第四十
  • 雄狐屎
  • 野猪黄
  • 驴屎
  • 牝驴尿
  • 豺皮
  • 丹雄鸡
  • 白雄鸡肉
  • 乌雄鸡肉
  • 黑雌鸡
  • 黄雌鸡
  • 产难胞衣不出第四十一
  • 白鹅膏
  • 白鸭屎
  • 雁肪
  • 鹧鸪
  • 雉肉
  • 雀卵
  • 雄鸡屎
  • 雄鹊屎
  • 鸲鹆肉
  • 燕屎
  • 女人阴冷肿痛第四十二
  • 孔雀屎
  • 鸬屎
  • 鸱头
  • 虫鱼部 石蜜 蜜蜡 白蜡 蜂子 大黄蜂子 土蜂子 牡蛎 桑螵蛸 海蛤 文蛤 魁蛤 石决明 秦龟 龟甲 鲤鱼胆 蠡鱼 鲍鱼 鱼 鳝鱼 鲫鱼 伏翼 天鼠屎 皮 石龙子 露蜂房 樗鸡 蚱蝉 白僵蚕 木虻 蜚虻 蜚蠊 虫 蛴螬 蛞蝓 蜗牛 水蛭 鳖甲 鱼甲 乌贼鱼骨 蟹 原蚕蛾 鳗鲡鱼 鲛鱼皮 紫背 虾蟆 蛙 牡鼠 蚺蛇胆 蝮蛇胆 鲮鲤甲 蜘蛛 蜻蛉 石蚕 蛇蜕 蛇黄 蜈蚣 马陆 雀瓮 鼠妇 萤火 衣鱼 白颈蚯蚓 蝼蛄 蜣螂 斑蝥 芫青 葛上亭长 地胆 马刀 田中螺汁 贝子 甲香 珂
  • 石蜜
  • 蜜蜡
  • 白蜡
  • 蜂子
  • 大黄蜂子
  • 阴蚀疮第四十三
  • 土蜂子
  • 牡蛎
  • 桑螵蛸
  • 海蛤
  • 文蛤
  • 魁蛤
  • 石决明
  • 秦龟
  • 龟甲
  • 鲤鱼胆
  • 伤寒温疫第四十四
  • 蠡鱼
  • 鲍鱼
  • 鳝鱼
  • 鲫鱼
  • 伏翼
  • 天鼠屎
  • 石龙子
  • 露蜂房
  • 健忘第四十五
  • 樗鸡
  • 蚱蝉
  • 白僵蚕
  • 木虻
  • 蜚虻
  • 蜚蠊
  • 蛴螬
  • 蛞蝓
  • 蜗牛
  • 通九窍第四十六
  • 水蛭
  • 鳖甲
  • 鱼甲
  • 乌贼鱼骨
  • 原蚕蛾
  • 鳗鲡鱼
  • 鲛鱼皮
  • 紫背
  • 虾蟆
  • 下部痢第四十七
  • 牡鼠
  • 蚺蛇胆
  • 蝮蛇胆
  • 鲮鲤甲
  • 蜘蛛
  • 蜻蛉
  • 石蚕
  • 蛇蜕
  • 蛇黄
  • 虚损泻精第四十八
  • 蜈蚣
  • 马陆
  • 雀瓮
  • 鼠妇
  • 萤火
  • 衣鱼
  • 白颈蚯蚓
  • 蝼蛄
  • 蜣螂
  • 斑蝥
  • 药出州土第三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西道 山南东道 淮南道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 陇右道 河西道 剑南道 岭南道
  • 唾粘如胶并唾血第四十九
  • 芫青
  • 葛上亭长
  • 地胆
  • 马刀
  • 田中螺汁
  • 贝子
  • 甲香
  • 论曰
  • 果部 豆蔻 葡萄 蓬 覆盆子 大枣 三岁陈核中人 生枣 鸡头实 芰实 栗 樱桃 梅实 枇杷叶 柿 木瓜实 甘蔗 石蜜 沙糖 芋 乌芋 杏核仁 桃核仁 桃花 桃枭 桃毛 桃蠹 李核仁 梨 柰 安石榴 酸实壳 东行根
  • 吐血第五十
  • 豆蔻
  • 葡萄
  • 覆盆子
  • 大枣
  • 三岁陈核中人
  • 生枣
  • 鸡头实
  • 芰实
  • 下血第五十一
  • 樱桃
  • 梅实
  • 枇杷叶
  • 木瓜实
  • 甘蔗
  • 沙糖
  • 乌芋
  • 衄血第五十二
  • 杏核仁
  • 桃核仁
  • 桃花
  • 桃枭
  • 桃毛
  • 桃蠹
  • 李核仁
  • 安石榴
  • 尿血第五十三
  • 酸实壳
  • 东行根
  • 菜部 白瓜子 白冬瓜 冬葵子 苋实 苦菜 芜菁及芦菔 莱菔根 龙葵 菘 芥 苜蓿 荏子 蓼实 葱实 葱根 葱汁 薤 韭 白荷 菜 紫苏 水苏 香薷 薄荷 秦荻梨 苦瓠 水芹 马芹子 菜部 落葵 蘩蒌 蕺 葫 蒜 堇汁 芸台
  • 白瓜子
  • 白冬瓜
  • 冬葵子
  • 苋实
  • 苦菜
  • 芜菁及芦菔
  • 莱菔根
  • 耳聋第五十四
  • 龙葵
  • 苜蓿
  • 荏子
  • 蓼实
  • 葱实
  • 葱根
  • 葱汁
  • 止汗第五十五
  • 白荷
  • 紫苏
  • 水苏
  • 香薷
  • 薄荷
  • 秦荻梨
  • 苦瓠
  • 水芹
  • 出汗第五十六
  • 马芹子
  • 菜部
  • 落葵
  • 蘩蒌
  • 堇汁
  • 芸台
  • 米谷部 胡麻 青 麻 麻子 饴糖 大豆黄卷 生大豆 赤小豆 豉 大麦 麦 小麦 青粱米 黄粱米 白粱米 粟米 丹黍米 米 秫米 陈廪米 酒 腐婢 扁豆 黍米 粳米 稻米 稷米 醋 酱 食盐
  • 坚齿第五十七
  • 胡麻
  • 麻子
  • 饴糖
  • 大豆黄卷
  • 生大豆
  • 赤小豆
  • 大麦
  • 痈肿第五十八
  • 小麦
  • 青粱米
  • 黄粱米
  • 白粱米
  • 粟米
  • 丹黍米
  • 秫米
  • 陈廪米
  • 关内道
  • 恶疮第五十九
  • 腐婢
  • 扁豆
  • 黍米
  • 粳米
  • 稻米
  • 稷米
  • 食盐
  • 热极喘口舌焦干第六十
  • 青玉
  • 白玉髓
  • 玉英
  • 璧玉
  • 合玉石
  • 紫石华
  • 白石华
  • 黑石华
  • 黄石华
  • 利血脉第六十一
  • 厉石华
  • 石肺
  • 石肝
  • 石脾
  • 石肾
  • 封石
  • 陵石
  • 碧石青
  • 逐石
  • 白肌石
  • 失魂魄第六十二
  • 龙石膏
  • 五羽石
  • 石流青
  • 石流赤
  • 紫加石
  • 终石
  • 玉伯
  • 文石
  • 曼诣石
  • 悦人面第六十三
  • 山磁石
  • 石濡
  • 石芸
  • 石剧
  • 路石
  • 旷石
  • 败石
  • 越砥石
  • 金茎
  • 夏台
  • 口疮第六十四
  • 柒紫
  • 鬼目
  • 鬼盖
  • 马颠
  • 马唐
  • 马逢
  • 牛舌实
  • 羊实
  • 犀洛
  • 脚弱疼冷第六十五
  • 鹿良
  • 菟枣
  • 雀梅
  • 雀翘
  • 鸡涅
  • 相乌
  • 鼠耳
  • 蛇舌
  • 龙常草
  • 离楼草
  • 神护草
  • 黄护草
  • 吴唐草
  • 天雄草
  • 雀医草
  • 木甘草
  • 益决草
  • 九熟草
  • 兑草
  • 酸草
  • 玉石部上品 玉泉 玉屑 丹砂 空青 绿青 曾青 白青 扁青 石胆 云母 石钟乳 朴硝 硝石 芒硝 矾石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英 青石脂 赤石脂 黄石脂 白石脂 黑石脂 太一余粮 石中黄子 禹余粮
  • 异草
  • 灌草叶
  • 茈草
  • 莘草
  • 勒草
  • 英草华
  • 吴葵叶
  • 封华
  • 北荇草
  • 玉泉
  • 排华
  • 节华
  • 徐李
  • 新雉木
  • 合新木
  • 俳蒲木
  • 遂阳木
  • 学木核
  • 木核
  • 河南道
  • 玉屑
  • 荻皮
  • 桑茎实
  • 蒲阴实
  • 可聚实
  • 让实
  • 蕙实
  • 根茎中汤(一作涕)
  • 青雌
  • 白背
  • 白女肠
  • 丹砂
  • 白扇根
  • 白给
  • 白并
  • 白辛
  • 白昌
  • 赤举
  • 兑蔓草
  • 赤涅
  • 黄秫
  • 徐黄
  • 空青
  • 黄白支
  • 紫蓝
  • 紫给
  • 天蓼
  • 地朕
  • 地芩
  • 地筋
  • 地耳
  • 土齿
  • 燕齿
  • 绿青
  • 酸恶
  • 酸赭
  • 巴棘
  • 巴朱
  • 蜀格
  • 苗根
  • 参果根
  • 黄辩
  • 良达
  • 对庐
  • 曾青
  • 粪蓝
  • 委蛇
  • 麻伯
  • 玉明
  • 类鼻
  • 师系
  • 逐折
  • 并苦
  • 领灰
  • 父陛根
  • 白青
  • 索十
  • 荆茎
  • 鬼丽
  • 竹付
  • 秘恶
  • 唐夷
  • 知杖
  • 尘松
  • 河煎
  • 区余
  • 扁青
  • 三叶
  • 五母麻
  • 疥拍腹
  • 常更之生
  • 敕赦人者
  • 丁公寄
  • 城里赤柱
  • 城东腐木
  • 石胆
  • 雄黄虫
  • 天社虫
  • 桑蠹虫
  • 石蠹虫
  • 行夜
  • 蜗篱
  • 麋鱼
  • 丹戬
  • 扁前
  • 云母
  • 蜚厉
  • 梗鸡
  • 益符
  • 地防
  • 黄虫
  • 唐本退 熏草 姑活 别羁 牡蒿 石下长卿 麇舌 练石草 弋共 蕈草 五色符 草 根 鼠姑 船虹 屈草 赤赫 淮木 占斯 婴桃 鸩鸟毛
  • 熏草
  • 姑活
  • 别羁
  • 石钟乳
  • 牡蒿
  • 石下长卿
  • 麇舌
  • 练石草
  • 弋共
  • 蕈草
  • 五色符
  • 鼠姑
  • 诸酒第一

    [i]方二十首[/i]

    独活酒

    主八风十二痹方∶独活 石楠(各四两) 防风(三两) 茵芋 附子(去皮) 乌头(去皮) 天雄(去皮,各二两)

    上七味,切,以酒二斗浸六日,先食服,一服半合,以知为度。

    牛膝酒

    主八十三种风着人头,面肿痒,眉发陨落,手脚拘急不得行步,梦与鬼神交通,或心烦恐怖,百脉自惊,转加羸瘦,略出要者不得尽说方∶牛膝 石楠 乌头(去皮) 天雄(去皮) 茵芋(各二两) 细辛(五分)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浸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初服半合,治风癫宿,服之即吐下,强人日三,老小日一。不知稍加。唯禁房室及猪肉等。

    茵芋酒

    主新久风,体不仁,或垂曳,或拘急肿,或枯焦施连方∶茵芋 狗脊 乌头(去皮) 附子(各二两,去皮) 踯躅 天雄(去皮,各一两)

    上六味,切,以酒一斗浸八九日,服半合,以知为度。

    金牙酒

    主积年八风五注,举身 曳,不得转侧,行步跛 ,不能收摄,又暴口噤失音,言语不通利,四肢脊筋皆急,肉痹血脉曲挛掣痱KT 起,肿痛流走无常处,劳冷积聚少气,或寒或热三焦脾胃不磨,饮 结实,逆害饮食,醋咽呕吐,食不生肌,医所不能治者,悉主之方∶金牙(烧,碎之如粳米大) 细辛 地肤子(若无子,用茎代之) 地黄 附子(去皮)防风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茵芋 蒴 根(各四两) 羌活(一斤)

    上一十味切,以瓷罂中清酒四斗渍之,密泥封勿泄,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去滓服一合,此酒无毒及可小醉,不尽一剂。病无不愈矣。又令人肥健,尽自可加诸药各三两,唯蜀椒五两,用酒如法,勿加金牙也。此酒胜针灸,治三十年诸风 曳神验。冷加干姜四两。

    (一方用升麻四两,人参三两,石斛、牛膝五两,又一方用蒺藜四两,黄 三两,又一方有续断四两,《千金》用莽草无茵芋。)

    马灌酒

    主除风气通血脉,益精气,定六腑,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服药二十日力势倍,六十日志气充强,八十日能夜书,百日致神明,房中盈壮如三十时,力能引弩。

    有人服药年七八十,有四男三女。陇西韩府君,筋急两膝不得屈伸,手不得带衣,起居增剧,恶风寒冷,通身流肿生疮。蓝田府君背痛不能立,面目萎黄,服之二十日,身轻目明,房室盈壮。病在腰膝药悉主之。常山太守方∶天雄(去皮) 茵芋(各三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踯躅(各一升) 白蔹(三两) 乌头(去皮) 附子(去皮) 干姜(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酒三斗渍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为始,稍加至三合暴滓为散,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下垂井中,近水不酸也。

    芫青酒

    主百病风邪狂走,少腹肿, 瘕霍乱,中恶飞尸遁注,暴 伤寒,中风湿冷,头痛身重诸病,寒热风虚及头风。服酒当从少起,药发当吐清汁一二升。方∶芫青 巴豆(去皮心,熬) 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附子(去皮) 踯躅 细辛乌头(去皮) 干姜 桂心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天雄(去皮) 黄芩(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切,以酒一斗渍十日,每服半合,日二。应苦烦闷饮一升水解之,以知为度。

    蛮夷酒

    主久风枯挛,三十年着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方∶独活 乌头(去皮) 干姜 地黄 石(烧) 丹参(各一两) 白芷(三两) 芜荑芫花辛矾石(烧,汁尽) 牛膝 寒水石 茯苓 金牙(烧) 麻黄(去节) 芍药 当归 附子(去皮,二两) 薯蓣 杜仲(炙) 石楠 牡蛎(熬) 山茱萸 桔梗 牡荆子 款冬(各三两) 白术(三分) 石斛(二分) 桂心(一分) 苏子(一升) 赤石脂(二两半)

    上四十三味,切,以酒二斗渍之,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当密室中合药,勿令女人六畜见之。二日清斋,乃合药。加麦门冬二两,大枣四十枚更佳也。(《千金》有芎 。)

    又蛮夷酒

    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随,宿食虚冷,五劳七伤,及女人产后余疾,月水不远志(去心) 矾石(烧,汁尽,各二两) 石膏(二两半) 蜈蚣(二枚,炙) 野狼毒 石(烧) 白术 附子(去皮) 半夏(洗) 桂心 石楠 白石脂 续断 龙胆 芫花 玄参白石英 代赭 茹 石苇(去毛) 天雄(去皮) 寒水石 防风 桔梗 藜芦 卷柏 山茱萸细

    上三十四味,切,以酒二斗渍四日,一服一合,日再。十日后沥去滓。曝干,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为度。

    鲁公酒

    主百病风眩心乱,耳聋目瞑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 ,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髀痛,手不上头,不自带衣,腰脊不能俯仰,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肓,游行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万病方∶细辛(半两) 茵芋 乌头(去皮) 踯躅(各五分) 木防己 天雄(去皮) 石斛(各一两)茵陈 附子(去皮) 瞿麦 王荪(一作王不留行) 杜仲(炙) 泽泻 石楠 防风 远志(各三分,去心)

    上二十五味,切,以酒五斗渍十日,一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为度。(一方加甘草三分。)

    附子酒

    主大风冷痰 ,胀满诸痹方∶大附子(一枚重二两者,亦云二枚,去皮,破)

    上一味用酒五升渍之,春五日,一服一合,以痹为度,日再服,无所不治,勿用蛀者陈者,非者不瘥病。

    紫石酒

    主久风虚冷,心气不足,或时惊怖方∶紫石英(一斤) 钟乳(研) 防风 远志(去心) 桂心(各四两) 麻黄(去节) 茯苓白术甘草(炙,各三两)

    上九味,切,以酒三斗渍,如上法,服四合,日三,亦可至醉,常令有酒气。

    丹参酒

    主恶风疼痹不仁,恶疮不瘥,无痂,须眉秃落方∶丹参 前参 细辛 卷柏 天雄(去皮) 秦艽 茵芋 干姜 牛膝 芫花 白术 附子(去皮) 代赭 续断 防风 桔梗 茹 矾石(烧,汁尽) 半夏(洗) 白石脂 石楠野狼毒桂心 菟丝子 芍药 龙胆 石苇 恒山 黄连 黄芩 玄参 石(烧) 远志(去心) 紫菀山茱萸 干地黄 苏 甘草(炙,各一两) 石膏(二两)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双仁) 麻黄(去节) 大黄(各五分) 菖蒲(一两半) 白芷(一两) 蜈蚣(二枚,赤头者,炙)

    上四十五味,切,以酒四斗渍五宿,一服半合,增至一二合,日二。以瘥为度。

    杜仲酒

    主腰脚疼痛不遂风虚方∶杜仲(八两,炙) 羌活(四两) 石楠(二两) 大附子(三枚,去皮)

    上四味,切,以酒一斗渍三宿,服二合,日再。

    杜仲酒

    主腕伤腰痛方∶杜仲(八两,炙) 干地黄(四两) 当归 乌头(去皮) 芎 (各二两)

    上五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渍,服之如上法。

    枳茹酒

    主诸药不能瘥者方∶枳茹枳上青皮刮取其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熬去湿气。以酒一斗渍,微火暖,令得药味。随性饮之。主口僻眼急,神验。主缓风急风,并佳。

    杜仲酒

    主风劳虚冷,腰脚疼屈弱方∶杜仲(炙) 乳床(各八两) 当归 芎 干姜 附子(去皮) 秦艽 石斛 桂心(各三两)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细辛 茵芋 天雄(去皮,各二两) 独活 防风(各五两)

    上一十五味,切。以酒三斗渍五宿,一服三合,日三。(一方加紫石英五两。)

    菊花酒

    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方∶菊花 杜仲(各一斤,炙) 独活 钟乳(研) 萆 (各八两) 茯苓(二两) 紫石英(五两) 附子(去皮) 防风 黄 苁蓉 当归 石斛 桂心(各四两)。

    上一十四味,切,以酒七斗渍五宿,一服二合,稍渐加至五合,日三。(《千金》有干姜。)

    麻子酒

    主虚劳百病,伤寒风湿,及女人带下,月水往来不调,手足疼痹着床方∶麻子(一石) 法曲(一斗)

    上二味,先捣麻子成末,以水两石着釜中蒸麻子极熟,炊一斛米顷出,去滓,随汁多少如家酿法,酒熟取清,任性饮之,令人肥健。

    黄酒

    主大风虚冷,痰 偏枯,脚弱肿满百病方∶黄 独活 山茱萸 桂心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白术 牛膝 葛根 防风 芎细辛 附子(去皮) 甘草(炙,各三两) 大黄(一两) 干姜(二两半) 秦艽 当归 乌头(去

    上一十八味,切,以酒三斗渍十日,一服一合,日三,稍加至五合,夜二服无所忌。大虚加苁蓉二两,葳蕤二两,石斛二两;多忘加菖蒲二两,紫石英二两;心下水加茯苓二两,人参二两,薯蓣三两,服尽。复更以酒三斗渍滓。不尔可曝干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地黄酒

    生地黄汁一石,煎取五斗,冷渍曲发,先淘米曝干,欲酿时,别煎地黄汁,如前法渍米一宿,漉干炊酿,一如家酿法,拌 亦以余汁。 皆然。其押出地黄干滓,亦和米炊酿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