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经
【炮制】1.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br]2.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后,喷洒清水,取出晒干。[br]3.麸制:先将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麦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1kg麦芽,用麸皮90g。
【形状】性状鉴别 颖果两端狭尖略呈梭形,长8-15mm,直径2.5-1.5mm。表面淡黄色,背面浑圆,为外稃包围,具5枚,先端长芳已断落;腹面为内稃包围,有1条纵沟。除去内外稃后,基部胚根处长出胚芽及须根,胚芽长披针形,状线形,黄白色,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微甘。
【形态】大麦 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发芽颖果。[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br]
【摘录】《中华本草》